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建功新時代喜迎二十大 > 深度解讀
“記得當年我到農村去,當地‘秀才’跑我那兒來宣講,說‘咱們今后現代了,那都不一樣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肉片’。”2022年10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時,很感慨地回憶起自己青年時代的往事。
昔日鄉村里想破天兒的心愿,只是今天廣袤農村的尋常光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一幅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內涵極豐極深,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總書記深刻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承載著農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鄉村環境更美,生產方式更綠;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活更加便利;公共服務更加健全,百姓日子更加幸福。在鄉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農村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欠賬還很多”。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并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對我國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進行研判,科學謀劃村莊布局,防止“有村無民”造成浪費。二是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三是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留住鄉風鄉韻鄉愁。四是健全自下而上、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多聽群眾意見,照顧農民感受。
“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并從兩個方面提出要求。一方面,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鄉鎮賦權擴能,整合力量、提升能力,確保接得住、用得好。另一方面,深化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實踐,創新鄉村治理抓手載體,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黨的十八大以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提了精氣神、換了新面貌。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進一步從三個方面作出部署。一是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同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結合起來,同農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理念結合起來,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二是加強法治教育,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三是找準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常抓不懈推動農村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