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沙漠、海洋,還是山區、高空,走到哪里都能暢享全覆蓋、無盲區的寬帶互聯網,這樣的圖景并不遙遠。10月15日,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千帆星座”第二批組網衛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發射,目前在軌衛星數量已達36顆,這背后離不開中國電科衛星制造、火箭發射、應用服務等商業航天全產業鏈支撐賦能。
多快好省,衛星制造“上新”提速
初冬時分,電科藍天太陽電池陣生產車間里設備忙碌運轉,防輻射玻璃被精準貼到三結砷化鎵電池板表面,經過輻照、熱真空、熱循環等重重“考驗”后,成為衛星巡天的“電力之翼”。
“這是柔性太陽翼及COTS級數字電源控制器首次批量應用。運用這種技術,把剛性基板厚度大幅降低,發電量完全可以滿足航天器在軌需求。”技術專家表示,“千帆星座”是我國首個進入正式組網階段的巨型低軌商業衛星星座,將由超過1.5萬顆低軌道衛星組成,通俗地說,就是把1.5萬個基站建到太空中,讓衛星成為移動的基站。電科藍天為“千帆星座”第二批18顆衛星創新研制先進能源系統,包含堆疊式柔性太陽翼、商業化數字電源控制器及長壽命蓄電池組等。
上萬顆衛星的批量組網、快速部署,對能源系統技術創新和模式革新提出挑戰,必須打破傳統“一顆一顆做,一顆一顆發”模式。為批量打造堆疊式的柔性太陽翼,技術團隊成功攻克衛星電能源系統集成化和芯片化等關鍵技術,采用主備芯片、系統拓撲冗余備份設計,實現太陽翼的平板化、輕量化、高收納,打造基于軟件定義的數字電源管理技術平臺,有效提升低成本和批量化產業水平,按期完成首批次能源系統產品研制、生產、測試、交付,為“千帆星座”能源系統提供有力支撐。
耕宇牧星,高質保障衛星暢聯天地
如果將不同軌道的衛星比作在天上運行的一輛輛出租車,那么發射衛星的機構及企業,不僅需要隨時掌握衛星的健康狀態、運行情況,還需要遠程操控衛星完成預定任務。中國電科在遙控遙測、全空域多目標測控、航天裝備一體化管控等航天測運控領域技術領先。
“目標捕獲,跟蹤正常!”“千帆星座”第二批組網衛星發射當天,這聲播報響徹新疆站監控大廳,中國電科科研保障人員緊盯屏幕備感振奮,他們研發的產品成功支撐衛星入軌、調姿等階段的跟蹤測量任務。目前,星座36顆在軌衛星均為平板式高通量寬帶通信衛星,使用Ku、Q/V等頻段,正開展業務性能測試試驗與服務功能應用示范。
中國電科深度參與地面測控站天線、信關站天線以及終端產品研發,針對信號搜索、聯合捕獲、通訊響應等問題,從理論到仿真再到數據持續創新突破,為上海松江、新疆庫爾勒、黑龍江撫遠等站點,交付多臺套、多類型天線設備,不僅在衛星發射階段提供精準的測控運控服務,還能在組網運營階段提供高效通信業務數據分發收集服務。
“‘千帆星座’不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一次通信體驗的全新革命。”技術專家表示,隨著一顆顆衛星精準入軌,“千帆星座”建成商業化運營后,將集低軌寬帶、手機直連、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等應用功能于一體,提供低延時、高速率、高可靠性的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解決沙漠、海洋、戈壁、高空、山區等地面通信網絡無法覆蓋或斷續覆蓋的互聯網接入問題,為交通運輸、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應急救災、低空經濟等領域賦能,有力推動6G通信技術發展。